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论坛

以一起案例看审慎评判原则在审计实践中的运用成效与启示

   时间:2018-09-28

 

黄石市审计局 戚军

 

审慎评判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新时代审计工作更好履行监督职能,服务改革发展、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审计机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具体体现。笔者以一起具体审计案例为例,剖析审慎评判原则在审计实践中运用成效与启示。

审计发现问题2017年5月,黄石市审计局开展了**开发区2016年扶贫政策落实、扶贫资金分配管理使用及项目建设运营情况审计。审计中发现该开发区辖管的* *乡镇自2014年以来没有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根据审计人员按2013年12月的年人平纯收入低于2000元标准测算,两乡镇至少有1618户3636人的贫困人口未纳入国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系统,贫困人员一直未享受国家扶贫政策。

核查问题原因 2008年,黄石市政府考虑**开发区发展空间受限问题,创新行政区划的管理方式,将原属于**市(县级市)管辖的**两乡镇划为**开发区进行托管,按照托管关系,托管乡镇的人口户籍、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事务仍归**市(县级市)管理,中央、省分配的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也是分配到**市(县级市),再由**市(县级市)转分到**开发区的托管乡镇。

2014年进行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时,按国务院贫困人口指标分解原则,省扶贫办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指标全部分解到**市(县级市)**市(县级市)扶贫办误认为**乡镇已托管,就未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指标分解到**乡镇,也未通知**开发区对**镇进行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开发区扶贫部门也未主动就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与**市(县级市)扶贫部门联系,结果导致**开发区托管的**乡镇贫困人口未纳入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管理系统。

审慎评判经过2017年7月21日(省厅“二十条”指导意见是2017年8月3日印发),根据局农业审计科的提请,黄石市审计局党组会议对该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会议研究决定,因该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必须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专题汇报,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敦促**开发区迅速整改。局农业审计科根据会议意见起草了《**开发区精准扶贫中有关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的审计专报并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2017年8月25日,局党组在进一步学习《省审计厅关于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更好服务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围绕“改革”、“失误”、“大局”、“发展”、“稳定”等关键词展开充分讨论,最后认定该问题应属于审慎评判事项,决定在审计报告上不作反映。

认定该问题为审慎评判事项的理由:第一,**开发区与**市(县级市)部分乡镇形成扶贫等社会职能的托管关系,是黄石市行政区划管理的重大改革举措之一,该问题是因这一改革事项导致扶贫领域有关管理工作脱节所致;第二,该问题的产生虽然是有关扶贫管理部门因工作失误造成的,但是属于改革中的过失行为,其中不存在有个人谋取私利等问题;第三,该问题属敏感性的社会问题,审计报告一旦传播出去,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将引起意想不到的后果;第四,**开发区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并积极整改,组织了专班队伍,加班加点进行摸底登记,抓住2017年全国扶贫信息系统建档立卡工作重新调整的机会,在规定时间内,将**两乡镇贫困人口补登记到国家扶贫信息系统;第五,审计机关向市委、市政府作了及时汇报,促进了整改,发挥了监督职责,没有违反审计原则,不存在风险问题。

成效经验及启示:审计报告出台后,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对审计机关审慎评判的工作态度非常满意,认为审计部门能着眼群众利益、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既做到了从严履责,又兼顾了客观实际。**开发区管委会也多次感谢审计部门理解和支持,因审计事项没有在社会上引起负面影响,不仅打消他们思想顾虑,也为及时纠正该问题赢得了时间。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这次成功运用审慎评判原则有三点启示:

一是省厅及时出台了《关于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更好服务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审慎评判工作在审计实践中的运用提供理论支持。第一次党组业务会研究时,省厅《指导意见》没有出台,当时大部分领导认为问题严重,最好是上审计报告,否则有风险;第二次党组业务会研究时,省厅刚好出台了《指导意见》,大家在认真学习领会同时,也认为《指导意见》非常及时,对具体审计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经过充分讨论,党组成员们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最后一致认为该问题符合审慎评判事项,审计报告中可以不予反映。

二是属于审慎评判的审计事项一定要查深查透。在审计过程中,对该问题产生原因、经过、后果及可行的补救措施等都要进行核实、取证。只有事实清楚,才有底气开展审慎评判工作并确保评判工作的准确和正确。

三是严格执行审批和集体研究程序。严格来说,审慎评判行为是针对深化改革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或法律法规尚无规范的“特殊”事项在特定时期而采取的一种特定行为,具有一定的自有裁量空间。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应严格执行审批和集体研究程序,谨防审计人员借口审慎评判实为以审谋私的问题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