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论坛

做好统筹文章 提升工作质效

作者:王福琴   来源:黄石市审计局      时间:2022-10-31

内容摘要:2019年审计署印发《关于做好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有关工作的具体措施》通知后,各地审计机关都在积极探索和推进“两统筹”工作。审计“两统筹”的本质在项目,核心在人,当前在推进“两统筹”工作进程中,审计机关面临领军人才严重不足、人少事多矛盾突出人员更新青黄不接、业务培训效果不佳、外部协助需求增加等问题。本文本着问题导向原则,旨在结合基层审计机关当前在统筹工作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一、贯彻统筹理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贯彻统筹理念是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审计体制改革和新时代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等一系列新要求、新变化的出现,在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在立足现有人力资源的前提下,各级审计机关均感受到提升审计工作质效的紧迫性,将统筹理念融入审计工作全过程既是提升质效的重要抓手,也是审计工作发展大势所趋。

(二)贯彻统筹理念是培育优秀审计项目的必由之路。审计项目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而培育打造优秀审计项目则是抓审计业务质量建设的重要抓手。打造优秀审计项目,对拓宽审计视野、拓展审计深度、挖掘审计成果等方面均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审计涉及面、审计组织方式、审计组人员架构等方面必须贯彻统筹融合的理念,全面统筹整合各行业、各领域骨干审计力量,夯实培育优秀审计项目的保障基础。

(三)贯彻统筹理念是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必由之路。按照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的要求,经历多途径、多岗位的历练是年轻审计人员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复杂的大型审计项目更是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审计干部队伍的“主阵地”,只有打破科室和行业界限,多参与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项目审计,才能在干中学、以干促学,更快更好地培养复合型审计专业人才队伍。

二、当前基层审计机关推进统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理念不适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加快形成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这就要求我们更新工作理念,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统筹思维,摒弃当前主要以单一项目、单一行业或地域组织实施审计的思维定式,对各类审计资源加强统筹协调,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切实提升审计工作质效。

(二)队伍现状不适应。随着审计全覆盖的开展,审计视野、范围不断变大,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政财务基础、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丰富的行业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政治站位和宏观思维,善于透过问题表象分析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对违法违纪现象具有敏锐的嗅觉、灵活的处理能力,还善于沟通、长于写作。而基层审计机关的人才队伍现状很难满足新形势新任务对审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工作机制不适应。审计机关在推进资源统筹过程中,主要是立足于机关内部资源的统筹,并非立足于上下贯通、部门协作、外部资源整合基础上的统筹,没有建立起适应当前工作需要涵盖审计全流程、全领域的统筹工作机制,无形中会造成监督内容的重叠、资源重复投入,甚至加重审计机关的工作量,加剧了人少事多的矛盾。

三、探索“以统筹提质效”的有效路径

(一)树牢统筹理念

1.开拓思路,聚集重点统筹谋划。结合党委政府重大发展战略、地区资源禀赋特点、经济发展着力点、民生保障短板、社情民意痛点,从审计的视角找准上下审计机关共同的切入点,每年重点谋划2-3个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统筹项目,集中优势资源、重点突破,审深审透,深入分析典型性、普遍性问题成因,形成高质量审计成果,为培育优秀审计项目和提升审计成果层次下好先手棋。

2.内外融合,创新协作方式。统筹各方资源,用好用活内部审计和第三方专业人员力量。一方面,在审计署11号令规定的框架下,探索更好运用内部审计成果机制,同时指导相关行业系统培养和强化内审队伍专业能力,探索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国家审计项目发挥专业特长的工作机制,制定管理办法,建立内部审计人员专家信息库。另一方面,在重点和大型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工作需要,可适当借助外部专业人员力量或者购买第三方专业服务,以弥补审计人员专业受限等实际困难,进一步提升审计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3.夯实基础,完善人才资源信息库。要想摸清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基本底数,审计机关人事部门就要建立完备的人员资源信息库,并定期更新数据,特别是针对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背景、过往从业经历、专业胜任能力、承担重点项目、取得主要审计成果等方面探索建立审计专业人员的信息数据库,为审计项目人力资源统筹夯实基础台账。

4.统筹资源,优化项目配置。对每一个审计项目,围绕审计目标、项目工作量确定人员需求,结合审计人员专业特长、性格特质,综合考虑年龄结构、工作经验、专业适配等方面因素,在人尽其才、发挥专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同时通过搭建以老带新、实践历练的审计项目平台载体,实现以干促学、锻炼队伍,培养审计事业接班人的目标。

(二)夯实统筹根基

1.领导班子建设。要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坚持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原则,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培养干部真正能干事、干成事的能力和担当,通过多岗位和急难险重任务的历练,将综合素质较高、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年轻同志充实到领导岗位上,逐步优化班子的年龄、专业结构,打造一支敢闯敢干、立场坚定、务实担当的“领头雁”队伍。

2.领军型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三立”要求引领推进人才强审工程,制定出台审计机关人才培养长期规划,多层面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和载体,明确人才培养路径。多维度开展专题培训,多角度开展业务交流,鼓励审计干部努力提升学历和专业职称层次,促进审计干部主业精通与一专多能相融合,培养一批细分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

3.研究型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审计项目主阵地,将大型审计项目作为“磨刀石”“试金石”,全局重点项目优选主审,优先推荐年轻干部参审省市大型项目,在谋划重点审计项目时把创新创优作为重要审计目标,大力推动审计理念、思路、方法、手段创新,依托审计项目载体推动研究型审计落实落地,将研究型审计思维融入审计立项、审计实施、成果运用等审计工作全过程、全领域,培养一支审计实务与理论研究深度融合的审计研究团队。

(三)完善考评体系

1.开展审计项目质量及效能考评。以打造署优、省优项目为目标,以审计项目高质量建设为抓手,在审计机关内部,搭建审计业务交流会、审计质量曝光台等定期“亮晒”审计业务质量的平台载体。探索建立审计项目质量及效能考评制度,以项目为载体“亮晒”审计业绩,以培育优秀项目为引领,推动年轻审计人员牢固树立提升质效的意识,围绕打造优秀审计项目这一目标,对全年项目区分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对重点项目加大成果类考核指标的权重,一般项目重点考核审计项目质量的基础规范,以审计项目质量及效能的提升带动审计工作质效的整体提升。

2.以业绩为导向完善考评指标体系。结合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要求,完善突出业绩导向的平时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明确年度各项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风向标作用。从突破事业发展瓶颈、争创一流业绩角度出发,对解决制约当前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短板等事项加大权重分值,在设置考核框架指标体系时充分贯彻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引导审计人员立足本职干事创业。

3.完善考评结果运用衔接机制。将审计项目质量及效能考评结果量化明确到每个审计组成员,对全年审计项目质量效能考核靠前的部分项目,按适当比例对审计组成员加分计入个人年度考核总得分,对质量效能考核靠后的部分项目按比例扣分,计入个人年度考核总得分。将审计项目质效考评结果与个人年终考核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