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论坛

经济责任审计如何更好地服务干部管理监督工作

来源:市审计局      时间:2023-03-28

经济责任审计,在服务干部管理监督上,主要发挥着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为组织部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组织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

一直以来,审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创新方法,经济责任审计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审计力量、审计质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还无法全面满足组织部门要求。

2019年中央和地方审计委员会相继成立,2019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两办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选拔任用前的干部考察、干部回避制度、纪律和监督等方面多次提到审计,审计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经济责任审计如何更好地提高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服务干部管理监督工作,是摆在审计部门面前的迫切课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时效还不能满足需要

目前,组织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意见较集中问题之一,就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时效方面不能满足需要,即组织部门在运用干部时,是有时间要求的,当组织部门需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决策参考依据时,由于未安排审计或审计未实施完毕,无可用的审计结果报告,干部运用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才能出来,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成为了马后炮。

(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还达不到要求

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质量,还达不到要求。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站位不高。

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其作用是把方向,谋大局,决策重大问题,对经济问题的处理总是站在全局的角度。而大多数审计人员由于自身履历或专业限制,总是有意无意地站在某一角度看问题,如站在分管领导或某一部门负责人的角度,或站在财务人员的角度,或站在工程管理人员的角度等等,总之是站位达不到主要领导干部的高度,不能准确把握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职责,对问题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二是不能体现被审计单位的职能特点,聚焦经济责任不够。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但具体到不同被审计单位的被审计领导干部,由于其具体职责不同,如何聚焦经济责任,突出被审计单位的职能特点却并不好把握。特别是一些单位本身收支规模不大,但政策性强,专业性强,实际审批、分配、监管权力大,管理对象涉及民营或个人较多的部门,如何聚集经济责任,更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大多数情况下,审计人员受趋易避难思维及人力不足、时间不够等因素影响,审计重点有意无意之间会偏向容易掌握的单位收支和资产管理等方面,避开较难把握的业务,即使审计实施方案明确了业务审计的重点,也较难执行到位,最终导致越是业务专业性强的单位,其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更像财务收支审计报告,聚焦经济责任做得还不够,导致组织部门想看的内容审计报告上没有或不够深入,审计结果报告起不到决策依据作用。

当然,要想经济责任审计解决所有问题,也与当前审计机关现状不符,并不切合实际。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上述两个方面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缺乏长远计划安排。

根据两办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有计划地进行,根据干部管理监督需要和审计资源等实际情况,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推进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

从实际情况看,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较好,但中长期规划受客观实际情况影响并不好做或做得还不到位,有的审计机关虽然制定的中长期规划,但受领导干部变动不确定性影响,随意性大,难以按规划执行;推进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受审计机关人少事多、人力资源显著不足的影响,更是难以执行到位。做不到全覆盖,组织部门在选人用人时,就会缺乏审计参考依据。

(二)组织部门与审计部门沟通不够。

在制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的时候,组织部门处于主导地位,审计部门并无多少自主权,基本处于执行地位,组织部门有时会因为干部管理需要,在与审计部门沟通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超过审计资源安排审计计划。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被审计对象所属审计单位规模大小和临时追加审计项目上,如有的年份安排规模较大单位的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多,有的年份少,领导干部换届年份审计项目安排较多,其余年份安排较少,导致对审计资源的要求不均衡,间接影响审计质量。

(三)目前的审计工作任务现状,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层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时效性。

就我省目前审计组织方式来看,每年上半年地、县(市、区)两级特别是地级审计机关主要审计力量都在参与省级“一拖N”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审计。就审计机关本身来说,由于每年要向人大做预算执行审计情况报告,主要精力集中在预算执行审计上。

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地、县(市、区)两级特别是地级审计机关自身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上半年根本无力量开展,必须到下半年才能开始实施,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县(市、区)两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时效性。

(四)审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经验不足,专业知识面不够。

经济责任审计相对于其他审计来说,要求更高、更全面,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但具体到某一审计人员来说,一是参与大型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实践经验明显不足。地、县(市、区)审计机关每年虽说有大量的审计人员参与省审计厅“一拖N”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但由于“一拖N”审计是由经济责任审计组加几个专项审计组组成, 能够参与经济责任审计组的人员并不多,大多是参加专项审计组,并未接触到经济责任审计核心业务。而在地、县(市、区)组织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大多是以部门、单位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为主,涉及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人的审计项目不多,且每年每个科室执行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数量大多不超过2个,重点项目不会超过1个,审计人员能当主审的机会只有一次左右,如果碰上非重点项目,则获得的审计实践经验会非常有限。这也是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行统筹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一些被审计单位的专业性很强,不懂相关专业知识根本无法动手审计。举个例子,如审计环保部门,如果不懂排污量的计算,那就只能去查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常规性问题,无法涉足环保部门核心业务,而排污量的计算比较复杂,能够掌握审计人员确实不多,但又是环保部门的核心经济业务。

三、经济责任审计更好地服务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职责,有的放矢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为组织部门管理干部服务的,因此,审计机关一定要充分了解组织部门的具体需求,了解组织部门工作规律和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领导干部流程和管理方式方法,清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需要在哪个环节、什么时候发挥什么作用。如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组织部门在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时,根据需要可以听取审计机关意见,对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考察对象,应当事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计;在讨论决定拟提拔人选时,对审计工作中发现重大问题尚未作出结论的,不得提交会议讨论等,这些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人员必须要学习掌握。这些规定,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来说,本质上是审计计划如何安排、急需办理的临时性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如何处理以及审计整改结果的及时跟踪问题。因此,审计机关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一定要了解干部选拔任用规律,并将其落实到审计项目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当中,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应付。要完善制度,对于审计工作中发现重大问题,要完善跟踪整改制度,及时收集移送处理及整改资料,以备查阅,做到有备无患。审计机关在项目安排上,做到了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就能更好地服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干部监督管理上如《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等相关规定,也需要学习掌握。

(二)分类管理,突出重点

审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与组织部门的选人用人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审计机关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规划,要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最终目标。

要以审计对象分类管理为基础,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确保在推进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的同时,突出审计重点,避免平均用力。

在分类管理上,要突出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重点部门,管理分配建设资金的重要部门等,对这些重点地区和部门主要领导干部要加大审计频率,投入精兵强将,安排足够的审计时间,确保审深审透,确保客观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通过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组织部门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三)统筹安排,量力而行

从实际情况来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全面从严治党以来,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审计任务也越来越重,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交叉审计项目有增多趋势,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工作抽调审计人员频率和数量日益增加,要求越来越高,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各级审计机关采取统筹本局力量、统筹下级审计机关力量、聘用社会专业人员参与审计等多种方式来解决矛盾,但受部门预算等多种因素限制,仍然捉襟见肘,审计业务人员长年在外参加交叉审计、节假日加班、日夜加班情况逐年增多。再加上经济责任审计也有自身特殊性,如涉及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定责、问责,审计结果报告会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档案,组织部门会将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等,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审计结果特别重视,因此,对审计质量的要求高。在此特定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兼顾项目数量,审计结果要经得住历史检验,不可不顾审计质量一味追求项目数量和覆盖率。

要统筹运用审计力量和成果。可以从社会中介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组织中,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工作,以弥补审计力量不足;要做好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部门监督、部门检查监督贯通协调,以节省人力;要统筹运用好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财政财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成果,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审计;充分运用大数据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

(四)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人员,除了要懂财务审计知识外,还有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熟练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站位要高;二是要熟练掌握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业务知识,业务要精;三是要懂投资、计算机审计等相关专业知识,知识要博;四是要与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交流沟通辩论,要会说;五是要善于归纳总结提炼,写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要会写。总之,要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很高。要达到这一要求,只有两个途径,一是自学,二是培训。因此,审计机关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一是要完善审计人员自学成才激励机制;二是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开展投资、计算机等专业知识集中培训;三是要定期组织审计业务人员到相关高校,学习宏观经济知识、投融资专业知识、环境保护专业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拓宽审计人员知识面;四是要定期组织审计机关内部和审计机关之间的业务交流,促进互相借鉴;五是要以审代训,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的交叉审计项目。

(五)实事求是,提高质量

经济责任审计更好地服务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审计质量,提高审计质量也是审计机关重中之重。要确保审计质量,除前述审计规划、分类管理、统筹审计力量、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等管理因素外,还应该把握好几点:一是不可逾越清正廉洁的审计红线。审计质量和廉政建设是审计工作的两条红线,没有廉政,就没有质量,二者相辅相成。经济责任审计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前途命运,只要审计质量过关,审计人员就可能要经受包括廉政在内的多种考验。只有守住了廉政建设底线,才能保证问题查得出来、报得出来。二是要保持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人的审计,不但要把问题查清楚,还要界定相关人员的责任,涉及面广,责任大。由于审计过程基本上是公开透明的,不论是哪个方面有漏洞,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人员为了解脱责任,都会从有漏洞的方向去解释,去组织证据来推反审计结论。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应保持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要全面周密地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排查各种可能性;要查清问题的各个环节,不能有遗漏;要充分的占有书面证据材料和证人证言,充分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反复推敲证据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完整的证据链,确保还原事实真相,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结论准确。三是要有斗争精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人员通过各种方式来影响审计结果的情况,因此,经济责任审计会遇到比其他审计更大的阻力。作为审计人员,一定要站稳国家和人民立场,一定要客观公正,一定要有斗争精神,除需要运有“三个区分开来”处理的问题外,坚决不能让问题“跑、冒、滴、漏”,对于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利用职权为个人谋取私利、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等问题,要严肃查处,严肃问责,决不可有做好人思想,否则,审计将毫无威慑力,审计作用无从发挥,审计公信力也将受到质疑。总之,可信赖的高质量审计报告,才能为组织部门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也才能赢得党委、政府和公众的信任。

黄石市审计局 黄东玲

2022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