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论坛

以审计高质量发展服务黄石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 ——高质量黄石审计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夏明省   来源:黄石市审计局      时间:2023-06-30

当前,省委赋予了黄石“打造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定位,这是黄石重大的历史使命、难得的发展机遇、应有的责任担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审计机关作为政治机关和宏观管理部门,必须围绕中心、把牢方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审计工作如何更好发挥“监督利剑”作用?开展高质量审计是必由之路。黄石市审计局坚持“1234”高质量审计发展思路,扎实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当好经济安全的“守护者”,为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贡献审计作为

一、围绕一条主线,扛牢服务重要增长极建设政治责任

审计机关是政治机关,政治属性是第一属性。近年来,该局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始终恪守政治属性,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始终站在全市发展大局上思考和谋划审计工作,运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点项目中揭示的经济社会问题,在经济监督中体现政治导向、政治要求、政治原则,纲举目张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体现到审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党的工作重心在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强化党委审计委员会对本地区审计工作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认真履行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职责,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完善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全力保障审计委员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黄石审计监督体系。

二、强化两保障,充分凝聚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合力

该局坚持将党建引领赋能和队伍能力建设作为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和动力源,对标“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总要求,激励发扬斗争精神,锤炼斗争本领,营造鲜明业绩导向的良好干事创业环境。

强化党建引领赋能。推行“党建+”工作机制,找准党建工作与审计业务工作的结合点,推动党建工作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持续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主题实践活动和“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当先锋”党员示范岗活动,扎实开展一下三民”实践活动,在审计一线和基层一线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常态化组织开展“最美审计人”“审计能手”评选竞赛活动,评选表彰“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公务员”,深入挖掘、选树、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发审计人员干事创业热情,增强审计职业自豪感、荣誉感。

强化队伍能力建设。重点突出审计干部队伍“政治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提升,确保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本领高强。突出政治能力提升持续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支部常态化理论学习引导审计干部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突出业务能力提升,抓好审计业务培训实践,研究出台黄石市审计实务导师制实施办法》,健全“审计实务导师制”,“端菜”式培训为“点菜”式教学,定期开展审计讲堂研学交流,与高校联合举办“审计能力提升培训班”,以3年为周期进行全员集中轮训;实行常态化轮岗选派实训,近三年累计选派20余名青年审计人员参加各级纪委监委办案和巡视巡察工作,以实训扩展视野,夯实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看家本领”。突出创新能力提升,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教育引导审计干部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在审计理念、技术应用、成果提升、容错纠错等层面敢想、敢干、敢首创,尤其是对利于出成果、出业绩、出品质,提升地位、扩大影响的创新思路、招数,该局党组都旗帜鲜明予以支持,创造条件推动落实,激励担当作为。

三、狠抓三个环节,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水平

牢固树立审计质量“生命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成果导向,努力在深挖细查上下功夫,着力揭示问题、控制质量、提炼成果,为推动问题“靶向治疗”提供“精准制导”。

高起点统筹谋划,打牢审前”基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促进、服务、保障和推动先行区建设和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发展作为首要职责,找准审计监督切入点和着力点,紧紧围绕重大战略部署、资金资产资源安全高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聚合审计目标,统筹审计资源,科学制定中长期审计工作规划,健全审计项目库”动态更新机制,既在一定周期内实现全面覆盖,又在每个年度内实现重点覆盖。精心谋划编制年度项目计划,加强审计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准确掌握政治要求下的政策安排,弄清政策安排中需重点关注的项目、资金,把政治意图、政策措施、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等贯通起来,着力提高审计项目的宏观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做到站位高、聚焦准、落地实。

高效能实施管控,下足“审中”功夫。坚持把加强过程管控作为审计质量提升的重要突破口,打造环环相扣的质量管控闭合链。创新出台《审计项目实施过程质量与效率“双控制”制度》,把每个项目从实施到成果提升分为18个环节,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及质量控制重点,实行项目进度“挂牌”督办管理,推进项目质量效率双线提升。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局领导靠前指挥调度,及时协调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完善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实行重要审计事项集体“会诊”适当扩大参会人员范围,明确法规审理部门优先发表审理意见,主要领导实行末位发言,规范审慎评判决策程序,精准作出审计定性。发挥优秀审计项目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比、点评和通报表扬,树立审计质量标杆,争创全国、全省优秀审计项目。

高质量成果提炼,凸显“审后”成效。持成果导向,完善审计成果项目责任制,实行培优项目信息、专报“5+2”机制,确保审计成果跟着项目走,每年形成若干典型审计案例,既注重加强跨年度、跨项目的审计成果综合分析,最大限度挖掘审计价值,又注重提升审计关注层次,推动专项审计从查处微观具体问题向反映宏观制度体制漏洞、揭示风险隐患转变。如在市属国有平台公司审计中,发现商品房预售资金交存监管漏洞,推动相关部门开展清理并完善监管制度,压实贷款银行和开发企业责任,强化预售资金监管,有效防范商品房交易风险。发挥审计委员会平台作用,推动建立跨层级、跨项目审计成果共享机制,推动审计问题整改与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有效结合,把审计揭示的问题放到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研究,着力破除“审、用”两张皮,以高质量审计成果服务党委政府决策、规范管理、深化改革

四、发挥四大作用,护航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

坚持审计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围绕“体量不能小、增速不能慢、品质不能低、发展不能虚、底线不能破”要求,找准工作切入点、着力点,以高质量审计护航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

发挥审计促发展、稳调控作用。加大对建设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重点资金使用、重大政策任务落实等审计力度,发挥审计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导向作用,促进完善支持政策,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有效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性作用,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发挥审计防风险、惠民生作用。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的揭示力度,重点关注国有资产处置、公共资源交易、政府债务管理、流域综合治理等相关领域和关键环节,发挥审计专业性强、触角广泛、反映快速的优势,深入揭示和反映一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促进实现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挥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坚持把看好、用好民生资金作为最大的为民情怀,紧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助企纾困、乡村振兴等领域,结合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把审计监督跟进到民生资金使用的最末端、惠民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发挥审计强治理、促履职作用。结合违规吃喝专项整治,盯紧“重点领域”和“关键少数”,持续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推进落实全市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改革事项,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成果运用,精准“画像”;坚持跟踪问效,强化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推动审计监督与人大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等贯通协同,助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发挥审计树导向、鼓干劲作用。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发扬“四敢”精神,探索容错纠错机制改革,审慎评判审计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彰显审计温度,展现审计担当。既依法审计、坚守底线,坚决严肃查处重大违纪违法、损失浪费等问题,推动精准排雷、源头治理;又实事求是、包容审慎,坚持把重点审计事项置于全市经济社会运行大背景下进行分析和审视,尤其对于符合改革发展方向,有利于科技创新、整合资源,增强发展后劲,保障改善民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等探索和举措,及时启动容错纠错程序,坚决给予支持、服务,旗帜鲜明营造审计鼓励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宽容失误偏差、允许试错纠错的良好环境,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投身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