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 市审计局关于印发《“十四五”黄石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件名称 | 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 市审计局关于印发《“十四五”黄石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 | 文件类型 | 市审计局 |
---|---|---|---|
发文单位 | 市审计局 | 发文字号 | 市审计局 |
发文日期 | 2021-10-20 08:45:41 | 发布日期 | 2021-10-20 08:45:41 |
效力状态 | 1 | 主题分类 |
正文
市委审计办秘书科,局机关各科室、所属单位:
《“十四五”黄石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已经市委审计委员会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黄石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
黄石市审计局
2021年10月19日
“十四五”黄石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深化和拓展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五年,也是审计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服务黄石高质量发展的五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审计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职能作用,实现我市审计事业新发展,为推动新时代黄石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作出审计贡献,根据黄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国家、湖北省审计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黄石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我市经济发展的基调主线和总体要求,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服务我市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围绕“新时代推动黄石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发展目标,构建和完善具有黄石特色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更加完善,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机制更加规范,工作事项和领导批示分解落实和督促检查更加有力,审计委员会运行机制更加健全顺畅,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更加有效,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具体化、制度化、常态化。
——审计职能发挥彰显新优势。立足“两个大局”,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深刻认识我市发展环境面临的新变化,找准审计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推动黄石再构区域空间布局,推进全域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建成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能级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转变;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生态保护治理向提升生态生活品质转变,加快建设美丽黄石,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打造山水宜居之城;推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加快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审计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优化审计管理方式,整合审计资源配置,科学规范系统人财物管理,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审计工作质效全面提升,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得到有效破解。
——审计成果更有新运用。强化审计整改成果运用,建立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夯实被审计单位整改主体责任,压实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责任,强化审计机关督促检查责任,充分发挥各级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和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的职能优势,加强与纪委监委、组织人事、巡视巡察、检察、公安等部门的工作联动和信息互通互用;主动分类梳理和完善部门协作和成果运用机制,健全审计整改约谈和责任追究机制,形成衔接贯通、相得益彰的联动格局,推动监督资源有效贯通,提升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震慑力。
——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步。坚持“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审计业务能力建设,锻造提升审计干部担当能力和创造性工作水平,建成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黄石审计干部队伍,为我市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基本原则
按照“全面覆盖、动态震慑、推动治理、服务发展、维护安全”的工作思路,深刻理解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新定位,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执行审计委员会工作规则、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等制度办法,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健全完善审计委员会决定重大事项、主要领导批示的督办及落实等工作制度机制,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领域和全过程,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公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坚持依法审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执审,严格落实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重大失职渎职等问题,切实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牢固树立“六个统一”审计理念,客观审慎看待审计发现的问题,实事求是作出审计结论,旗帜鲜明支持改革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用改革的视角发现问题,以改革的思路推动解决问题,巩固和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不断推进审计理念、思路、方法、制度和技术手段的创新,切实解决当前审计发展理念不同步、思路不合拍、制度不接轨、衔接不顺畅、整体效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推动我市审计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创新。
——坚持为民宗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进一步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更加关注各项民生政策的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推动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促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全市审计一盘棋,强化党委审计委员会对本地审计工作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强化审计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系统深入研究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把审计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审计事业发展方向与历史赋予使命相融合,审计政治属性与业务职能相融合,审计工作与党建工作相融合,审计职能发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融合,审计专业类型、内设机构间相融合,审计手段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全市审计系统层级间资源禀赋相融合,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相融合,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等其他监督相融合等“九大融合”,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推进审计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
第二部分 主要任务
四、全面加强审计业务管理
创造性开展审计工作,在盘活审计资源上下功夫、挖潜力,以创新为动力,靠管理提效率,向融合要发展。
——加强审计计划管理。按照“对上项目承接好、法定项目落实好、自选项目谋划好、协作项目配合好”的总体思路,找准审计工作结合点、着力点,建立完善审计计划滚动安排、公开征集项目计划、项目立项论证和审计对象分类管理机制,统筹制定审计年度项目计划、五年规划和中长期审计项目库,统筹安排审计对象、任务、目标、时间、人力以及项目经费,实现审计全覆盖纵向与横向相统一、有形与有效相统一、数量与质量相统一。强化成果导向,凡列入计划的审计项目必须有明确的成果目标,重大项目要以争创优秀审计项目为目标。
——加强审计实施管理。加强审计项目质量与效率“双控制”,探索构建审计“一体化”工作机制,做到提前考虑、科学布局、有序推进,实现从“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审计前要加强审前调查研究或试审,科学编制项目审计工作方案,明确审计思路、找准审计重点,切实发挥方案的指导作用。审计中要严格审计现场管理,聚焦审计目标,突出审计重点,加强进度控制和调度,确保审计问题查得更实、审计建议更有针对性、审计整改更可操作。审计后要跟踪审计整改情况,加大审计项目后评估力度,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探索审计项目绩效分析,争取审计质效最大化,积极打造优秀精品审计项目。
——加强技术和力量保障。积极主动对接国家“金审三期”建设,争取政策支持;建立全方位电子数据采集和报送长效机制,探索制定审计数字化设计、管理、基础、保密、安全等标准,完善审计业务电子数据管理办法,为开展审计提供信息化保障。积极应用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新兴技术,提升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审计能力。
——加强审计结果运用。严格落实审计情况必报、审计情况汇总报告等制度,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工作情况的采集分析,推动审计成果双向转移转化。加强对审计结果综合分析,针对不同类型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提升审计报告和信息、审计公告等结果载体的层次和质量。强化与其他监督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健全完善重大案件线索移送和重要问题移交机制,推进审计结果在各个层面和领域中广泛利用。
五、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以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执行到位为目标,突出审计监督重点,以战略思维、系统观念谋划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促进重大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落细。
——围绕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全省重要区域性增长极和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开展审计,及时反映改革措施不衔接、不配套或相互掣肘问题,促进优化改革发展环境和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聚焦促进就业优先、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促进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发力,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促进资金到位、项目落地、政策见效,把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贯穿审计全方位、全过程。
——围绕财政、金融、投资、民生、社保、资源环境等政策措施执行,聚焦公共卫生体系、交通、水利、能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实施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持续跟踪审计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和实际效果情况,加大审计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层次矛盾和潜在风险的揭示力度,及时反映政策措施不适应、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以审计“倒逼”各项措施不断完善、协调推进,推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探索完善政策跟踪审计制度机制。建立覆盖市本级、县(市、区)全链条跟踪审计机制、各专业审计与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有效对接机制,加强审计跟踪评估,客观反映政策落实的实际效果。建立内部责任分工机制,专业审计部门注重加强政策分析研究,汇总反映审计结果和重要审计情况;现场审计部门注重揭示政策落实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完善政策措施的意见建议。
六、财政审计
以增强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为目标,密切跟踪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等环节,推动建立现代财税体制,规范财政收支管理,提升财政资金安全规范绩效。
——全口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全面监督检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四本”预算执行情况,密切关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及各类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深入揭示各类违规问题和管理不规范问题,提高公共资金国有资产使用绩效。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继续做好一级预算单位全覆盖审计,加大延伸所属二、三级单位的审计力度,关注预算收支科目、财政专项资金、政府投资项目的总体情况,对相关数据的真实性、收支活动的合法性、资金使用效益进行总体评价,促进各预算单位规范管理,增强预算约束,推动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
——政府债务审计。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重点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隐性债务化解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推动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提高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绩效。
七、科教文卫审计
加强对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专项资金审计,及时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推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科技研发和创新体系建设情况审计。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资金和科技重大专项引导基金使用情况,促进重大科技攻关有效实施、科研项目管理持续改善,积极服务建设科技强市,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提升黄石产业园创新平台能级。
——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审计。围绕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关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助力职业教育提质专项行动,推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政策落实情况,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情况审计。围绕文化事业发展资金、政府设立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情况,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卫生健康体系改革完善情况审计。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重点关注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和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情况,促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服务发展中医药产业,助力黄石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基地。
八、农业农村审计
加大对乡村振兴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关资金、项目和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审计。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能力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等内容,加强审计监督力度,重点关注规划制定、资金安排、人才保障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实施、政策目标执行等审计,重点关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等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及相关涉农专项资金和项目,着力推动黄石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森林乡村”“生态村镇”“美丽乡村示范村”,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保障粮食安全审计。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科技等内容,重点关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任务落实、种质资源和耕地保护情况,提升粮食生产保供能力。
九、政府投资审计
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建设的公共工程项目审计,促进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投资绩效。
——推进投资审计转型升级。对政府重点投资建设项目开展竣工决算审计,对建设周期长、资金量大的轨道交通、城市路网、高速公路、水利建设、矿山治理等重点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实行跟踪审计,重点关注项目规划、投资审批、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工程招标投标、物资采购、资金管理使用和工程质量管理等重点环节,促进相关单位完善内控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
——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关注政府投资投向结构、资金使用和建设管理、土地环保和投资效益等情况,推动投资审计向注重质量效益、依法规范发展转变,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继续做好强制或变相强制“以审代结”的清理纠正工作,扭转“以审代结”的工作局面。
十、民生保障审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确保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促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加强对社会保障、就业、医疗、住房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推动建立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动共同富裕。
——就业优先政策审计。把就业作为民生保障的重点内容,围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稳定发展、创业带动就业等稳就业相关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新业态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提高就业补助资金使用效益,推动扩大就业容量,服务健全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推动实现更加充分高质量就业。
——社保基金审计。持续开展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项保险基金和社会救助资金、社会福利资金、优抚安置资金的审计,重点关注资金申请、审核、分配、使用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到位,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兜底保障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围绕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残疾人补贴、优抚安置、彩票资金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关注资金申请、审核、分配、使用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特困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到位,促进完善优化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
——住房保障审计。加强对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公积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等住房保障审计,重点关注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和住房分配使用,以及住房保障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推动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十一、资源环境审计
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审计,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黄石。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组织对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开展审计,重点关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碳达峰碳中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大任务落实情况,促进领导干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推动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资源环境专项资金审计。加强对生态环保、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等专项资金审计,重点关注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等情况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推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产业绿色发展等项目顺利实施,保护绿色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力保障黄石建成山水宜居之城。
十二、金融审计
以防范区域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为目标,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审计监督,促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建立安全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
——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展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的审计和审计调查,重点关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情况等,积极推动金融服务“六保六稳”,促进防范化解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十三、企业审计
建立对企业国有资本经常性审计制度,推动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加强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资本的审计力度,密切关注混合所有制改革、自然垄断行业改革以及国有企业重大决策、重大项目、资金使用、资源利用等情况,严肃查处暗箱操作、低价贱卖、利益输送、侵吞贪污、挥霍国有资产等行为,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维护国有企业和国家经济安全。
十四、经济责任审计
聚焦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高质量做好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科学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和审计重点。坚持以任中审计为主、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不断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深化“经济责任+”组织模式,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重点,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
——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探索完善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把政策落实、重大经济事项、债务管理、民生改善、环境治理、生态效益、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准确界定责任,鼓励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引导和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抓好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和问责落实。加强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发挥监督合力,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与加强“一把手”监督、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等有效衔接,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实现审计成果与纪检监察专责监督、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监督共享,推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十五、督促审计查出的问题全面整改落实
坚持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一体推进,制定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制度机制,提高整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强化审计整改责任落实。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及时研究审计查出重大问题的处理意见,统筹协调并督促落实。健全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审计机关要推动被审计单位压实整改主体责任,强化主管部门对其管辖行业领域的监督管理责任。及时组织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年度审计中也要重点关注以前年度审计整改情况,重点核实整改结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止敷衍整改、虚假整改。
——健全审计整改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记账销账制度,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主体,详细说明问题表现、违规性质、法规依据、整改要求和时限等要素,强化分类施策和跟踪督促。对具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深入分析可能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既要提出具体实在的整改意见,还要在“防未病”上下功夫,做到举一反三,建立健全相关长效机制,防止“屡审屡犯”。
——推动审计整改结果运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动,推动把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对相关部门、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健全审计整改约谈和责任追究机制,对拒不整改、推诿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单位和人员,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可提出处理意见建议,提请有管理权限的党委(党组)、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或有关部门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
十六、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
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优化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参与国家审计工作机制,不断探索推进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审融合”,增强监督合力。
——加强指导和监督。认真落实《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督促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和机构人员,完善计划沟通、业务互补、技术方法交流等机制。依法依规加强社会审计业务质量、职业道德、廉政纪律等跟踪监管,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和动态淘汰制,促进社会审计机构公正执业。
——加强力量整合和成果运用。完善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参与国家审计管理办法,合理调动社会审计力量,对内审发现且已整改问题不列入审计报告,内审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加强督促整改,提高审计监督质效。
第三部分 保障措施
十七、全面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在推动黄石“十四五”规划落实过程中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加强对本地审计工作的领导,立足区域发展战略和本地实际,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加强对下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认真履职尽责,加强研究谋划、沟通协调、服务保障、督察督办,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完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及时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审计委员会的议定事项,学习贯彻省委、市委关于审计工作的工作要求和省委审计委员会、市委审计委员会领导关于审计工作的指示批示及议定事项,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建立健全审计监督重大事项督察督办制度,建立定期“回头看”和报告、通报、问责制度,加大督察督办力度,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有效落实。
——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审计机关要严格执行审计领域重大事项首先向本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制度,经批准后再按法定程序办理。下级党委审计委员会重大事项要向上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对请示报告工作负总责。制定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清单,实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责任追究制度。
十八、全面加强审计机关党的建设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机关党建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以党建创新促进审计发展,以审计发展成效检验党建工作。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以党建创新促进审计发展,以审计发展成效检验党建工作。
——强化政治忠诚教育。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制度,不断深化政治理论武装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为基本遵循,规范支部党建阵地建设,实现“临时党支部”建设全覆盖,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审计质量把关和纪律监督等作用。
——加强党建工作监督。坚持以党建工作引领审计工作规范运行,定期检查抽查基层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等情况,对履行主体责任不力或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及时纠正、问责。
——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建立审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审计权力监督,持续推进清廉机关建设。
十九、全面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总要求,努力打造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为做好新时代审计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完善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协管职责,协助做好下级审计机关领导干部配备、调整和监管,拓宽干部交流渠道,及时选拔补充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认真组织对下级审计机关负责同志经济责任审计,严格落实下级审计机关负责同志向上级党组述职报告,发挥好“头雁”作用。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好干部标准,注重在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大力选拔任用优秀审计干部。严格落实职务职级并行有关制度,统筹用好职务与职级两条晋升通道,发挥好职级的正向激励作用。
——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坚持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统筹做好审计综合培训、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审计干部“能查、能说、能写”的能力。坚持实践是第一跑道,在审计一线、挂职锻炼、巡视巡察中锤炼干部过硬本领。
——加强机关事务管理。加强审计公文管理,严格落实审核程序,确保公文处理把关到位;积极推进审计政务公开,加大重点领域主动公开力度,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网络安全、审计档案、保密工作管理;切实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完善机关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压减办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和舆情处置机制,完善应急和舆情处置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审计信访举报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落实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创建平安和谐机关;做好老干部工作,切实保障老干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发挥老干部在审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十、全面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
坚持科技强审,强化数据赋能,加强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强化审计信息化系统谋划。完善大数据审计规章制度,建立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被审计单位定期报送相关电子数据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大数据审计分析团队机制,整合计算机中级资格专业审计人员,组建大数据分析团队。
——提升大数据专业能力。通过“以审代训”“以考代训”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审计人员大数据审计思维模式,提高大数据审计技术运用水平。不断完善大数据审计业务规范,加快推进数据库建设,制定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业务操作指南等相关制度,为实现审计全覆盖奠定坚实基础。
——拓展大数据应用领域。开展数字化审计,推进各类数据的整合和标准化,推广“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探索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审计视角向跨业务关联风险识别转变、审计方式向“非现场+智能化”方式转变、审计组织向无项目审计转变。
二十一、全面加强审计法治化建设
积极加强审计法治建设,改进工作方法,推动建立健全审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体系,提高依法执审水平。
——加强审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审计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查、集体审议、公开发布等制度,修订审计业务管理、岗位考核、责任追究等内控制度,提高审计制度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水平,为构建高质量审计监督体系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加强审计质量管控。加强审计项目高质量建设,积极探索研究式审理,强化审计项目全流程质量和效率“双控制”,建立适应信息化条件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落实分环节、分层级审计质量控制责任、加强优秀审计项目评选结果运用,更好发挥优秀审计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审计法治宣传教育,促进提升依法审计能力水平。
——加强审计结果公开。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公告力度,加大对虚假整改、敷衍塞责、屡改屡犯等反面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
二十二、全面加强审计理论研究
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研究和总结,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
——加强意识形态相关工作。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相关规定,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加大审计宣传工作力度,深化融媒体宣传模式,多渠道、多层次、多视角地发出审计声音、解读审计工作、宣传审计成果,拓展审计宣传的厚度、广度和深度,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
——丰富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围绕审计发展前沿,加强审计制度体系、审计法律制度、审计文化建设、审计业务类型及特点、创新审计组织方式等基础理论研究,注重审计实务经验总结,及时把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升华为理论或制度规范。
——强化审计理论成果运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审计调研工作,建立完善重大事项调研论证制度、局机关干部下沉基层和审计一线调研工作制度,掌握和了解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总结工作经验教训,推动审计理论成果在实践中的转化运用,指导审计实践。
——培育审计宣传调研人才队伍。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学术学风建设,加强文秘人员与业务人员交流轮岗,加大群众性调研科研活动的组织力度,加强与地方高校交流探讨和科研协作,形成科研合力。
二十三、切实抓好规划实施
全市各级审计机关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研究制订具体落实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规划实施,确保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有关单位要加强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